 
      
    男子卷走家长300多万获刑11年,涉及巨额诈骗犯罪揭秘
男子在四个月内非法转移家长超过三百万元资金,被判刑十一年,该男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其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严重侵犯了家长的财产权益,此案提醒公众要增强法律意识,保护自身财产安全,避免类似犯罪行为的发生。近日,一名男子4个月内卷走家长300余万元,被判11年,案件引发多方热议。在司法实践中,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与数额认定规则,成为维护社会公平的关键防线。下面小编为您具体分析解答。
男子4个月卷走家长300多万获刑11年构成什么罪?
法院以诈骗罪定罪处罚,核心依据在于行为人同时满足“虚构事实”“非法占有目的”“数额特别巨大”三大要件。
以本案为例,吴某在债务缠身的情况下,通过朋友李某向家长张某谎称“有关系能保录名校”,要求支付250万元“打点费”,并承诺“办不成全额退款”。
张某签署《学生推荐入学咨询服务协议》后转账,吴某收款后未实施任何入学操作,反而将款项用于偿还债务及个人消费。当张某女儿通过正规流程被二本院校录取后,吴某仍以“在推进”为由拖延,最终仅退还20万元。
法院认定,吴某的行为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
1. 虚构“有关系能办入学”的事实,隐瞒自身无能力办理的真实情况;
2.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骗取的资金用于个人用途而非履行协议;
3. 诈骗金额达300万元,远超“数额特别巨大”标准(50万元以上)。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吴某虽未造成被害人自杀等极端后果,但诈骗金额巨大、手段恶劣,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九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三十万元。
诈骗多少会判无期徒刑?
根据《刑法》及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但具体量刑需综合考量犯罪手段、社会影响、退赃退赔等因素。
(一)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吴某诈骗300万元,远超这一标准,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范畴。
(二)无期徒刑的适用情形
数额特别巨大且无从轻情节
犯罪嫌疑人诈骗金额达50万元以上,且无自首、立功、退赃退赔等从轻情节,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
数额接近标准但情节特别严重
即使诈骗金额未达50万元,若存在“诈骗救灾款物”“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恶劣情节,也可能被判无期徒刑。
综合考量退赃退赔情况
犯罪嫌疑人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可能从轻处罚。反之,拒不退赃,即使金额刚达标准,也可能被判无期徒刑。
(三)地区差异与司法实践
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可能提高入罪标准,但“数额特别巨大”的50万元底线全国统一。司法实践中,法院会严格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结合犯罪手段、社会危害性等因素量刑。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jlsrc.cn/law/2015.html发布于 2025-10-31 16:12:2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武汉律师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