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罪犯服刑期获表扬与检察官不同意减刑的法律依据解析

访客 2025-09-29 15:36:36 14263 抢沙发
罪犯在服刑期获得表扬,若检察官不同意其减刑申请,其法律依据主要是我国刑法和相关减刑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减刑的判定不仅考虑罪犯的日常表现,还需综合考虑其犯罪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即使罪犯在狱中表现良好,若其罪行严重或存在其他不利于减刑的因素,检察官仍可依据法律规定不同意其减刑申请。
近日,某监狱一名服刑人员因获得表扬申请减刑,却被检察官以财产性判项未履行完毕为由否决,引发社会对减刑制度公正性的讨论。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相关细节解读。

罪犯服刑期获表扬想减刑,检察官不同意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第二条,法院办理减刑案件时,需综合考察罪犯犯罪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原判刑罚及生效裁判中财产性判项的履行情况。

  罪犯存在未履行完毕的财产性判项(罚金、没收财产、附带民事赔偿等),且无证据证明其无履行能力,检察官可依据《人民检察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规定》第十三条提出书面纠正意见,要求法院不予减刑。

  财产性判项的履行情况是衡量罪犯悔罪态度的重要指标,未履行可能反映其未真正认罪悔罪,进而增加再犯罪风险。

  罪犯被认定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检察官还可依据《刑法》第七十八条,主张其不符合“确有悔改表现”的减刑实质条件。

监狱内减刑的条件和限度是什么?

  监狱减刑需满足形式与实质双重条件。

  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方可申请减刑。

  罪犯需具备“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前者包括认罪悔罪、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劳动;后者涵盖阻止他人犯罪、检举揭发犯罪活动、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等。

  减刑限度方面,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得少于十三年。

  对于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二十五年;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得少于二十年。

  减刑制度不仅关注罪犯的短期表现,更需评估其长期改造效果与社会危害性,防止“应减不减”或“不当减刑”损害司法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八条 【适用条件与限度】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0年。

减刑法律规定 监狱内减刑条件 不予减刑法律依据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jlsrc.cn/law/1333.html发布于 2025-09-29 15:36:3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武汉律师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26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