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订劳动合同且未按时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有权要求赔偿,劳动者应首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一致,可寻求法律援助,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支付赔偿金,赔偿金包括未签合同的二倍工资和因未按时支付工资产生的经济补偿,具体赔偿金额和方式需根据劳动者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确定。
导读:若未签劳动合同且用人单位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主张多项赔偿。用人单位要支付双倍工资(从用工第二个月至满一年)及全额未发工资。劳动者先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责令限期支付,仍未支付则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双倍工资、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仲裁生效后不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未签订劳动合同且不发工资如何赔偿
若未签订劳动合同且用人单位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主张多项赔偿。首先,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从用工第二个月起至满一年止。其次,对于未发的工资,用人单位应全额支付。劳动者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其支付工资及赔偿;协商不成的,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若仍未支付,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拖欠工资及相应经济补偿。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仍不履行的,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未签订劳动合同被辞退怎么处理
若未签订劳动合同被辞退,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留存被辞退的相关证据,如辞退通知等。其次,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同时,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你可据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未签订劳动合同想离职有补偿吗
未签订劳动合同想离职,一般是有补偿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者在这种情况下离职,除了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外,还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以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所以,未签订劳动合同想离职,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补偿。
当面临未签订劳动合同且不发工资如何赔偿的问题时,除了我们在正文中提到的赔偿标准外,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比如,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时效是有规定的,从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合同的,要支付双倍工资,但时效一般从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计算一年。而且,如果因为单位不发工资导致员工离职,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和月工资标准也有明确规定。你是否在这类问题上还有疑问呢?若对未签订劳动合同且不发工资的赔偿细节、时效计算等还有困惑,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精准解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